根據各類警情發案規律特點建立網格巡防機制、組建義務巡邏隊不定期巡邏、創新流動人員管理模式……圍繞創建平安社區工作目標,新余市渝水區城南街道辦西街社區主動作為,積極探索小區社會治理新模式,今年5月被評為新余市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區)”。
建“1+3+N”專群聯動機制
“西街社區屬老城區,轄區老人比較多,老舊小區也多,總共11個小區3個自然村,將近1萬人口,管理難度大。”說起西街社區的情況,新余市公安局渝水分局抱石派出所副所長、西街社區第一書記李軍如數家珍。
為破解社會治理公眾參與度不高、網格管理專業化水平較低、流動人口流動大、管理難等難題,根據轄區情況,西街社區劃分了7個一類網格和36個二類網格,并且建立健全了“1+3+N”專群聯動工作機制。
在該機制下,由社區民警牽頭,統籌組織輔警、網格員、綜治隊員三支專職力量,發動城投保安、樓棟長、單元長、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,共同開展基礎防控,形成多員疊加的網絡治理格局,用“一區一警”推動實現“一區一安”。
同時,根據各類警情發案規律特點,西街社區建立了網格巡防機制。由派出所牽頭,確立必巡點和必巡線,并且發動社區在職黨員、退休黨員、掛點干部、社區網格員以及社區居民代表組建義務巡邏隊,充分發揮群防群治作用,形成“公安主動、社區推動、群眾齊動”巡防格局。
依托網格員延伸工作觸角
按照“小事不出社區、大事不出街道、事在格中辦、矛盾不上交”的目標,西街社區依托網格員、網格輔助員、志愿群眾等力量,將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,有力推動了安全隱患和不穩定因素等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工作。今年以來,該社區共摸排各類糾紛隱患11起,成功化解11起,化解率高達100%。
此外,借助旅店管理模式,李軍將各個出租戶有序編裝門牌號,做到出租房屋底數清、情況明、管理精準。同時借助社區“微警務”,房東和租房人達成租賃協議后,房主及時將租戶登記的信息通過微信發送至社區民警手機上,民警可第一時間收集資料,建立出租房屋、流動人口檔案,并錄入系統進行納管。
“創新管理出租屋受到了居民們的支持,傳銷、盜竊等現象大為減少。”李軍說,經過大力整治,西街社區治安情況明顯好轉。據統計,2021年以來,刑事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15.4%、治安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27.3%。
鄧青 記者胡文春
地址:南昌市紅谷中大道1326號 聯系電話:0791-86847386
備案號:贛ICP備15001586號-1 技術支持:中國江西網
法治江西網 版權所有 承辦單位:新法制報社